該由誰來照料爸媽的心
因為我們還沒變老,所以無法理解長者的心情。就像是叫一個沒當過孕婦的人去揣摩生理與心理的變化?而多數人對於老化這件事仍是抱持著恐懼,而非喜悅。面對孕婦我們會去體諒媽媽的辛苦,但面對年老者,我們卻忘了他們也需要關心。
以下文章轉載自《銀髪心棧》
該由誰來照料爸媽的心
這個問題應該很少受到關注,因為大家通常只想到,當父母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時,是要送機構、請外勞還是有家人照顧。但所謂生活起居的照顧,並不一定包含了照料父母心理上的需求。那這到底是誰的責任?
在西方社會,年長者自主性比較強,超過六成以上的年長者都是自己與配偶居住或是獨居,他們的心理需求多數時候必須要自給自足。然而因為每個人的需要不同,只要自己能夠自得其樂,年長者也不見得一定要有多少的社會參與,或是刻意做哪些事情,自己才會心理上覺得滿足。
但畢竟人都是渴望被關注的,對於退休後的年長者來說,家人很自然成為少數可以關注他們的對象;若子女能夠適時提供一些關心,通常會有很好的效果。除此之外,社會也應該擔起一些責任,適時給予年長者關心,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是社會重要的一份子,也會對年長者很有幫助。
最後,給大家一些建議:
年長者要勇於做自己的主人,不要委屈了自己。很多研究都顯示,年長者若對生活有掌控、有目標,身心狀況都會比較好;誰會比起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呢?所以勇敢當自己的主人,提升自我效能是好處多多的。另外,因為現在的晚輩不一定懂得老一輩所謂的應對進退,若期待晚輩要做些甚麼,與其一直空等,不如直率的告訴他們,即使不一定講了就會有用,但至少心情上會比較舒坦。
子女應適時表達對父母的關注,即便是小小的舉動,只要是真心的,都會讓父母的心暖暖的。如果不是真心的,就算送上了昂貴的禮物,效果也會打折的。
若有意願,可以參與社會上特別提供給年長者的服務,唯有主動出擊,才能夠有最多的收穫!近年來其實非常多規劃給年長者參加的活動,但往往因為受限於資訊的傳達,沒有廣為人知,有點可惜。若有好活動,記得要口耳相傳。
如果主要照護者不是親人,盡可能調整心態,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,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。
未來的時代,很有可能是由非人 (機器人等) 來照顧年長者,大家可以思考一下,要怎麼在這樣虛擬的環境中滿足自己的心